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昊铭五金网 >> 铜电缆

克强经济学核心是不刺激去杠杆结构性改革0大庆

发布时间:2022-07-07 22:22:09

克强经济学核心是不刺激去杠杆结构性改革

CCTV证券频道首席策略评论员许一力

李克强总理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被外界视为李克强总理本人首次系统地阐述“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但克强经济学的措施很多,到底本质是什么?

我们认为克强经济学的最本质是凯恩斯主义的突破。据说李克强总理和他和导师厉以宁都是奥地利供给学派的信奉者和哈耶克经济学的推崇者,所以有人认为克强经济学是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的中国版本。这很有道理,但跟里根主义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从历史上看,几乎每一次全球大危机的来临都是对既有经济学的打破和新经济学革命的展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诞生了凯恩斯主义,并由此产生了“罗斯福新政”。但上个世纪7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少见的经济困境---“滞涨”,此后诞生了以供给学派为基础的“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但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所以注定了世界急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新的经济信仰和新的经济政策的出现,尤其是中国。

可见每一种经济学派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每一次特殊的经济背景出现都注定了会有一个学派的出现和流行。

凯恩斯主义是怎么出来的?在二战前的大萧条中,原始资本主义对应的市场经济漏洞越来越明显,它容易造成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只关心自己的收益盈利,根本不会去关心无产阶级的收益盈利。可是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真正消费的又是千千万万的这些无产阶级。如果他们的收入没有增长,社会保障没有建立起来的话,他们又如何能消费呢?这必然导致像大萧条中的生产过剩,产品积压浪费,甚至扔掉,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危机。看来要想铲除这种危机,资本主义需要吸取马克思的一些观点。战后的资本主义开始全面总结过去原始资本主义的教训,凯恩斯主义盛行。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人性化的现代福利制度,破天荒的开始关心起无产阶级的生活来了。工会也越来越强大,部分无产阶级发展成中产阶级,刺激了大众消费,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那么供给学派是怎么流行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美英出现了从没出现过的滞涨,这跟凯恩斯当时面对的物品过剩是完全另一种现象。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油价大涨,石油是最上游的成本,它涨价致总供给下降。物价涨,经济还不增长,这就是滞涨。美英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以前都是总需求出的问题。碰到滞涨的时候,再用凯恩斯主义那就麻烦了。财政或货币刺激会让经济增长,那么物价涨更多。财政或货币紧缩让物价回落,那经济增长回落更多。再加上自大萧条以后,美国在凯恩斯主义引领下的政府管制越来越多,导致美国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当年的里根是完全抛弃了凯恩斯,选择了供给学派。该学派认为政府的本能是寻租,政府无法摆脱交易成本和权力租金的控制而形成对不同阶层和集团的歧视造成经济不平等效率持续下降,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审批减少寻租机会。就像里根所说,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不能指望政府公平正义。政府照顾这个集团照顾那个集团的利益,忘记了照顾人民的利益。

供给学派还没流行多久,全球化盛行,世界又进入了一种新的经济状态,这不同于以往的那两种。

以中国为例:

第一、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国际上时不时会对我国来一下输入型通胀,而国内,人口红利在消失,劳动力价格高企,资源价格高企,这些让中国的通胀中枢不断上升。而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在不断减弱。这就是初步具备滞涨条件。

第二、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保八,我们使用了太多的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需求管理,财政上有四万亿大投资引导下的铁公鸡建设,货币发行已经越过100万亿大关,成世界第一。这就是过多使用凯恩斯需求端管理的后果。

第三、微观层面,我们经济活力在减弱。在凯恩斯政府干预的经济思想下,中国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经济垄断越来越狠。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越来越多,企业的活力越来越弱。典型的国进民退……

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和中国面临的状态差不多。

这种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认为跟当年美英出现的滞涨非常相似,但又不一样。

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凯恩斯主义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状态下是绝对会遇到麻烦的,我们绝对要摈弃凯恩斯主义,需要吸取些供给学派的观点。但中国当前的状态跟滞涨又有所区别,所以又需将供给学派的观点进行些改造,走出点中国特色。

我们认为这正是克强经济学的一种本质归纳。

尤其是2008年以来,凯恩斯的需求端管理弊端越来越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增长中枢下移,经济增长低于趋势增长率成为“新常态”,当时的各国政府重归“凯恩斯管理”。然而,各国实践证明,用赤字财政和货币扩张来创造有效需求的方式并非完全有效,短暂的政策刺激可以制造短暂的漂亮数据,但留下来的可能是更多的痛苦。

这一点在中国是深有感触。

最近,四万亿大投资的副作用开始体现,这个副作用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地方债务急剧增长、产能过剩更加严重、货币发行达到天量、房地产价格一飞冲天。这些是任何一次大投资都常常伴随的现象,但这次的压力,更突出的体现在地方债务问题上。据说这使得各级政府内部产生不满,矛盾远比常人想象的复杂!

在此次换届年,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得政府日常工作都无法展开。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地方政府在“四万亿”的种种工程中不计后果地借债,最后他们希望中央政府承担一部分债务。这些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道理,当时是中央政府要求地方上报项目,尽快开工,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以行政干预的方式,要求银行给地方政府和企业放贷,地方只是按照上面的指示与命令办事,地方负债太多之后,中央政府理应共担成本。尤其是换届年,地方政府希望将债务责任划分清楚,以免新一届政府将债务交给地方自己消化。但地方政府的这个算盘并没有得逞,这使得地方政府对“四万亿”的不满加剧。

以上能很明显看出是凯恩斯主义需求端管理管出的问题,是时候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及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时候了。

不能再随便出台刺激政策了!不随便以高杠杆来支撑投资的高增长!不追求GDP的盲目高速了!那么对应的新的经济学理论核心就应该是: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

所以可以想象接下来中国可能会出现的变化:除非经济和市场面临迫在眉睫的崩溃风险,预计中国决策者不会采取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另外可以相信中国会开始整顿放贷行为,特别是影子银行业务,以防止资产泡沫的出现。最后,结构要改变,消费占GDP的比重该越来越多,投资该逐渐减少了!

关于最后一个方面,最重要,我们再来说几句:目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应该遵循所谓的“消费带动增长”模式。实际上,该提议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市场经济只能是“利润带动增长”。在市场经济中,产出不会随着需求增加而增加,仅随利润增加而增加,因此只有需求变化导致利润上升才会使产出增加。

“消费带动增长”的倡议与此恰恰相反。“消费带动增长”主张提高消费占GDP的比例,同时提高工资占GDP比例,以支持消费。然而,该政策会导致经济危机,降低生活水平提高速度。原因是提高工资占GDP比例必然导致利润比例下降。“消费带动增长”实际上是提倡公司通过工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缩小利润空间。这一提议的实际影响在2013年第一季度就显现出来了。当时,消费对GDP贡献远远超过投资对GDP贡献率,这也意味着工资增长的速度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消费带动增长”的一个前提是减少投资至少会通过生产率上升得到补偿。但定量研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认为,消费带动增长可以,但在中国,形式上绝对不能简单是通过原来城市居民的工资增长,而是应该解放原来缺乏效率的农村劳动力,继续释放人口红利。然后这些释放出来的劳动力的收入比原先增长,他们的消费增加。这样,总体看来,中国的消费带动增长才可以延续。所以,城镇化是解决消费带动增长的最好的方式!

最后,回到克强经济学,中国遇到的问题是西方国家所不曾遇到的,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克强经济学注定是需要走出中国特色的。无论是无刺激政策也好,去杠杆化也好,结构化也好,主旨其实就是“改革”,克强经济学就是围绕“市场”、“供给”、“效率”、“公平”四方面实现中国经济的重建。

上一篇:吴敬琏警示中国经济危机:资产负债率太高下一篇:新一轮改革最大难点是权贵利益盘根错节

锚链拉力测试机报价

驱动桥桥壳垂直疲劳试验机

螺母抗拉强度试验机

友情链接